廣東工業技術改造的技改方向及政策
技術改造是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內涵式發展的投資活動,是推進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政策指引
一、《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粵府辦[2014] 51)
1、總體要求:新一輪技術改造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 充分運用先進適用技術,通過改技術、改工藝、改設備、改產品、改管理等方式, 推動企業實行全方位的技術改造。
2、工作目標:力爭用 3 年(2015-2017 年)左右時間,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 和優勢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 25%左右, 累計完成投資 9000 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 5000 元/人左右。
3、《廣東省省級技術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粵府辦[2014] 34)
(1)企業技術改造單位應有完備的技改立項或備案手續。
(2)重點支持《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內行業
(3)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額不低于 5000 萬元,其中固定資產不低于 3000萬元,且固定資產投資占技改項目總投資比例不低于 60%,企業自有資金比例一 般不低于 30%。
(4)資金補助方式:股權投資、基金、貼息、事后獎補等方式。
4、《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試行)》(粵經信技改[2014]355)
(1)目錄包括:高端設備制造、機械、汽車、船舶及通用飛機、節能環保、電
子信息、新能源、石化、新材料、鋼鐵、有色金屬、建筑材料、陶瓷、生物醫藥、
家電、家具、金屬制品、紡織服裝、食品飲料、輕工等二十大類。
二、政策及條件解讀
(1)事后獎補資金:是指省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按因數法分配給地方政府,
由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相關項目主管部門依據企業技術改造的效果和對財稅貢
獻情況等因素審核后統一撥付的資金。
(2)獎勵對象:在廣東省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
務管理制度,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按照粵府辦〔2014 } 51 號要求開展技術改造
且取得新增財政貢獻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3)獎勵條件:
1項目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修訂)》和《廣東省工業企業技
術改造指導目錄(試行)》),實施地在廣東省內,取得廣東省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
案證。
進行項目備案和事后獎補申請等,并通過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財政部門組織的完
工評價。
3項目已進行完工評價。完成技術改造時間的認定,以項目完工評價合格的時間
為準。
三、企業技術改造獎勵標準:
1、從 2015 年起,省、市、縣財政通過預算安排,從完工下一年起連續 3 年內,
按企業技術改造對財政貢獻增量額度中省級分成部分的 60%、地市級分成部分的50%、縣級分成部分的 40%對企業進行事后獎補。
2、企業技術改造后對財政貢獻增量額度以企業技術改造后主體稅種稅收額(增值
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合計,下同)相對于基數的增加部份為依據。
對于企業來說技術改造不僅可以淘汰老舊設備,提升生產效能,也能獲得國家補貼政策,但技術改造項目流程復雜,廣州粵天是專門的企業技術改造機構,幫助企業梳理公司結構,技術改造。申請國家企業技術改造獎勵。